前些日子,一個在物流公司當宅配員的朋友告訴我,他被公司抓到代簽顧客收貨單,所以被公司開除了。雖然代簽這個行為本身是錯誤的,我們也可以把問題著重在行為錯誤的討論上,但我想從另一個更廣的角度思考:一項錯誤的行為(或結果),有沒有可能是因為政策與制度方面所造成的?
經過更深入的研究之後發現,原來相似的問題可以追溯到1975年經濟學家古德哈特所提出的理論,這個理論的應用小至個人目標、公司治理,大至民生經濟、國家考試、國家決策等等各方面的政策制定都與它有關。這個理論如此的重要,但許多的決策者卻總是思考「如何讓公司營收增加」、「如何讓xxx最大化」等等,都是著重在單一指標的優化,卻忽略「過度依賴某項指標做決策,反而容易造成其他意想不到的結果」。我們的學校從沒有教育我們如何做決策,也沒有教會我們深入思考制度與政策的問題,即使市面上有類似做決策的書籍,即使這個理論已經提出了將近五十年,卻甚少人談論古德哈特定律,然而這項定律是如此的簡單卻又如此的重要,因此,不論你只是一個想要設定個人目標的人或是帶領一群人的決策者,我都希望透過這篇文章引領你了解指標的重要性與古德哈特定律的影響。
